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而非遺文化展廳的出現,盡顯文化記憶、魅力無窮。近年來,玉林村村以古蠔油為主題,烹飪蠔油,舉辦文化節,生動有趣地促進了村民的參與,創造了當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被成功批準為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法蠔油文化展廳
古法蠔油文化展廳
2020年12月,位于魚林村綜合服務中心的古法蠔油文化展廳在魚林村正式落成。展廳完整介紹了魚林古法蠔油文化與三屆魚林蠔油文化節的過程,展示古法蠔油制作工藝步驟,蠔油守藝人風采,以及農業漁業相關的老物件等,同時魚林村還創作蠔油文化創意產品,讓市民能夠直觀地看見與認識村莊的傳統文化。
2021西部化工展整合化工新材料及原料、化工裝備及自動化、智能化工、化工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化工安全技術裝備、化工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泵閥管道展示交流區組成產業優勢資源聯合參展,達到發揮優勢互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效果。參展企業包括重慶化醫集團、云天化集團、三峽油漆、唐工閥門、聯新閥門、太科閥門、米多智能、一和攪拌、澤一真空、華創測控、鼎晉鋼業、青銳達不銹鋼等化工各領域企業。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柯東波) 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
近日疫情在國內初步得到了控制,各省市也下發了針對聚集性活動的指導文件,指導意見中“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所以各大博物館也開始了線上+線下展廳相結合的方式開放給游客們,疫情的出現加快了博物館數字化進成,尤其那些還沒數字化的博物館等展館,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未來肯定是兩種方式相結合來提高游客不同體驗,目前,數字化技術已經在博物館及展覽館等諸多場所實現,而且效果很好,對于線上這種方式,來看看最近實施比較好的博物館,近日,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濱海新區博物館順利完成數字化,虛擬展廳近日正式上線。體驗者用手機即可訪問濱海新區博物館的虛擬展廳進行參觀。
2025年上海國際食品加工與包裝機械展覽會聯展(ProPak & FoodPack China 2025),聚焦食品包裝機械、材料、設計及加工技術,涵蓋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主題。
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網絡展示其產品和服務,而vr虛擬展廳的出現恰恰符合當下需求,而比較早應用的此技術的是國內各大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觀賞陳列性的展館,目前青州市博物館也開始打造網上虛擬vr展廳,既有常設展覽,也有臨時展覽。
2025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第42屆)將于?5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展臺設計布展工作圍繞展會核心需求展開,時間規劃分為展前搭建、展期維護及展后撤場三個階段,具體安排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云游博物館”成了博物館界的熱詞,國內很多處于閉館狀態的博物館利用“云端”發布館藏、介紹展覽、開設網上展廳等,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當前,云游博物館將成為數字博物館機會和挑戰!
中山大學地質礦物博物館位于中山大學南校區地環大樓C座一樓,面積105平方米,展出了礦物、巖石、史前生物化石、寶玉石、構造巖、礦石等類型標本,大部分標本是我系師生在幾十年的教學、科研中采集的,部分來自國內外專家、校友、同行友人的捐贈。標本總數達1200件,但因展館面積限制,僅展出部分標本;同時也是我系實驗中心觀察實驗平臺的一部分。
在科技的發展,更多的行業逐漸由空間設計過渡到更注重交互設計元素。互動體驗展廳的出現,可以引導觀眾去觀察和思考展館所呈現出來的多種交互信息,使觀眾能在探索和娛樂的過程中,加深對展覽信息的理解和記憶。7月2日,岳陽任弼時紀念館內的新投運的智能電網互動體驗廳迎來了首批客人。